建安十四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蒋琬就被调入中央任尚书郎。刘备死后刘禅即位,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想举荐蒋琬为茂才,蒋琬觉得自己资历尚浅不敢接受,多次想把这个机会让给刘邕、庞延、阴化、廖淳等人。诸葛亮看好蒋琬的才能多次勉励蒋琬,还写信给蒋琬说:''如果有德的人因为避亲而被舍弃,百姓就会遭受苦难,众人既然于心不安,确实又使内外官员不明其中道理,把你的才能尽力施展出来,用这种方式表明这种选举是公正慎重的。''后来蒋琬就做了诸葛亮的参军。
诸葛亮北伐期间蒋琬一直负责筹集军粮,组织运输,招募士兵的工作。诸葛亮常常夸奖蒋琬说:''蒋琬对国家忠诚,心胸宽阔,是我们光复汉室不可缺少的人才。''诸葛亮还对后主刘禅说:''如果我遭遇不测,可以把军国大事全部交给蒋琬处理。''诸葛亮死后,蒋琬接替了诸葛亮的位置,也继承了诸葛亮选选用贤才的品质。举杨戏为治中从事史、提拔谯周为典当从事,就连曾经批评过刘备称帝太早的费诗,蒋琬也任命他为谏议大夫,这些人的才能得到了发挥对于蜀国的富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纵观蒋琬为政的时期,蜀国很少有纷争,蜀国上下齐心,国家非常安定。蒋琬输入没有诸葛亮的才能,但他学习诸葛亮善于治国的优点,以静治国,休养生息,善于启用人才用其所长,对人宽宏大量一切以大局着想,使得蜀汉在诸葛亮死后保持了国家的稳定。对于北伐的事,他虽然想继承诸葛亮的遗志,还是壮志难酬,但他的行为还是最适合蜀国国情和当时天下时局的。也正因为他的力挽狂澜,能让在诸葛亮死后的蜀汉政权,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得以延续41年之久。
蒋琬最后是因病去世,以蒋琬让蜀国得以安定的事来看,诸葛亮没有看错人。后世为了肯定蒋琬的功绩,把蒋琬和诸葛亮、董允、费祎四人合称为''蜀汉四相''。在蒋琬、费祎死后,姜维开始主政。姜维没有沿用蒋琬的稳定治国方针,还破坏了以往蜀国的战略部署把外围的险要山区驻守的士兵全部放进了城内。导致邓艾发现了姜维的战略漏洞,采用700里大迂回的方式,翻越重重山岭直逼蜀汉首都成都。刘禅被益州的官员忽悠而选择投降,因为刘禅投降了魏国,姜维知道刘禅投降的消息后非常生气,但也没有任何办法,蜀国最终还是灭亡了。
上一页 (2/2)
友盟网友(60.175.130.* 2018/10/9 11:23:00):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