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出生在乱世的司马懿也有着诸葛亮的洞察力,司马懿有个好友叫胡昭,是一个有名隐士,司马懿的人生观受其影响较深。据记载,司马懿得罪当地官员周生等人,如果不是胡昭倾力相救,恐怕司马懿年轻时就挂了。
三国时有名的人物性格特点突出,当时人们口口相传最多。而司马懿与诸葛亮一样,有着较强的“心战”优势。当时东汉末年,曹操专权,资料说司马懿不想出来为曹操服务,其实司马懿害怕曹操的猜疑心。
但司马懿出身世家,名声在外,曹操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人才。但征召司马懿时,司马懿却说自己得了风痹症,无法为官。司马懿拒绝了曹操邀请,但曹操不信,就派人查看,看到司马懿装得太像有病之人。
曹操当丞相时,继续让司马懿出来为官,对派去的人说:“司马懿躺在床上,就将他逮捕!”司马懿装病怎么能逃过曹操的眼睛,司马懿怕被杀,只得出来官。
为了求生必须忠心
司马懿出来为官后,当过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相当于文书秘书一职。但司马懿主要还是教太子曹丕。这种教书职务很危险,并不是所有太子都能继位。但在这一职务上,司马懿兢兢业业,很受曹操的赏识。
据史料记载,司马懿出官后,曹操还是发现了司马懿的“狼顾之相”,这是曹操猜疑之心在作怪,因为猜疑,曹操不知道杀了多少人。对于司马懿的“狼顾之相”出自《晋书》,究竟是真怀疑还是假怀疑,无从考证。
但面对猜疑心重的曹操,司马懿要拿出百倍的忠心才会换得曹操的信任,就是忠心对待曹魏,永远不能有二心。